“兩山”理念引領下的中國自然資源治理實踐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為全球自然資源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臺當局妄圖利用中美博弈撈取政治利益,幻想“倚美謀獨”。但所謂的“舊金山和約”非法、無效,根本無法撼動一個中國原則。
作者:彭韜 2025-08-21
對亞洲而言,穩定的中印關系有助于緩解外部沖擊,提高多邊機制的有效性,增強地區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
作者: 2025-08-20
以色列唯有回到聯合國關于“兩國方案”的系列決議上來,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歸還巴勒斯坦人自主建國權利,才能實現雙方的長治久安。
作者:華章 2025-08-20
如果日本繼續淡化侵略歷史、加速擴軍備戰,甚至妄圖插手臺海問題,必將重蹈覆轍,給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和平帶來新的威脅。
作者:樂水 2025-08-18
可以說,在人權問題上,美國不僅不是“人權衛士”,反而是最值得國際社會關注的“人權侵犯者”。
作者:賈春陽 2025-08-18
中國軍民以14年浴血奮戰的堅韌,構筑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人類戰勝法西斯暴政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作者:王釗 2025-08-15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只有將規則和秩序挺在前面,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理念,才能實現自身發展,同時也為別國提供發展機遇。
作者:華章 2025-08-13
莫迪訪華雖然具有較強的象征意義,卻也提醒我們:戰略競爭雖不可避免,但務實合作才是出路。
作者:張家棟 2025-08-12
未來中國將根據形勢變化需要,適時強化政策支持力度,注重政策系統集成和協同發力,持續加力穩住外貿基本盤,扎實推動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
作者:張德勇 2025-08-11
從此次石破茂的講話以及日本民間的態度來看,日方對其發動戰爭給亞洲各國帶來深重災難的歷史依然缺乏足夠認識。
作者:王森 2025-08-08
中國通過成功斡旋柬泰沖突再次向世界闡明: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對話與協商仍是解決國際爭端的正道。
作者:樂水 2025-08-08
未來,美俄在歐洲中導對峙的風險將增加。當前,美俄圍繞烏克蘭危機的外交攻訐持續升級,甚至變成相互施加核威脅。
作者:郭曉兵 2025-08-07
美國政府試圖用關稅這個“19世紀的工具”實現制造業回流,無異于緣木求魚,只會落得傷人害己。
作者:華章 2025-08-07
毫無疑問,賴清德的所作所為將激起民眾的激烈反抗并遭到民意的強烈反噬。這場由關稅引爆的經濟危機和政治風暴料將持續擴大。
作者:彭韜 2025-08-05
我們始終對中美經貿會談持有積極期待,但如果談判出現“意外風險”,中國也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應對。
作者:孫立鵬 2025-07-31
盡管中美經貿會談議題繁雜、道阻且長,但其中所呈現出的理性對話精神正是構建新型中美關系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作者:樂水 2025-07-30
美方若有心與中國長期“停戰”,達成所謂的“大協議”,就應該摒棄“以臺制華”的執念,將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華章 2025-07-30
此次峰會展現了中歐雙方在堅持多邊主義、應對氣候變化、推動雙邊關系穩定發展方面的共同意愿和坦誠交流。
作者:郎加澤仁 2025-07-28
美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三進三出”,猶如方唐鏡在公堂上叫囂“我進來啦,我又出來啦”的國際版鬧劇。
作者:樂水 2025-07-24
中歐建交50年的歷史表明,雙方之間的差異與分歧,不應該也從來不是中歐關系的主旋律。
作者:華章 2025-07-23